TOSHIBA U8000VS 4K HDR 電視
-
科技狗 3C Dog
-
感謝分享 很高級的電視 規格很棒 功能也多 外型也好看喔我愛狗狗,狗狗愛我
-
今天的3c dog沒介紹TWS耳機,但這個產品也是蠻有趣的。生在美食當道亂世之中,減肥~Mission Impossible
-
電視螢幕規格較多樣化,從來沒有看見過不同品牌放在一起測試比拼樓下白目狗愛洘沒時間理牠
-
很棒的畫值,還有內建藍芽可以連接耳機,真的各方面都考慮的很周到
-
喜歡TOSHIBA U8000VS 4K HDR 可以參考評測喔
-
自從買過一台壽命只有2年多東芝的電漿電視之後就再也沒買過這品牌了猩猩的爺爺還是猩猩
-
難得看到東芝的電視產品,如果有機會想看看實機如何,畢竟在台灣電視領域上太陌生了
-
東芝電視和台灣民眾較熟悉的新力不知誰性價比較高
-
果然是老品牌出的辨識感覺挺實用的CP值又高
ePrice留言
更多推薦文章
科技狗點評:
作者/科技狗 3C Dog
TOSHIBA QLED U8000VS 量子安卓 Android TV 液晶終於發售。除了導入 QLED量子顯色、東芝量子黑面板以及全陣列區域控光,還採用 harman/kardon 音效技術的前置喇叭,並同時保有東芝自家影像處理技術,全機三年的完整保固。
TOSHIBA 切入台灣 4K 電視市場的時間是 2019 年,中階定位的 U6840VS 讓大家開始注意到 TOSHIBA 4K 電視的品牌特徵:
之後推出的 U7900VS 把規格上拉一級,也引起不少討論。導入特色如下:
U8000VS 則繼承東芝血統,但是大幅在面板顯示能力和音效揚聲器的用料大大推升,是一台真正的 TOSHIBA REGZA 旗艦等級電視。這是日系品牌 TOSHIBA 在台推出的首款 QLED 電視,本篇就是針對 TOSHIBA 65 吋、55 吋 U8000VS 的開箱評測心得。
→ 完整版影片
大綱目錄
外觀規格
【外觀解析】
這次 TOSHIBA QLED U8000VS 的外觀設計語言可以分幾方面解析:底座、揚聲器,以及螢幕外框。
底座部分使用穩固的開叉腳座,識別度算高。金屬質感表面可以看到 REGZA 字樣。從後面看到它的後座支撐極為穩固,並且具備集線功能。深度是 38cm (65 吋) 和 31cm (55 吋) ,給需要裝設電視櫃的朋友參考。
揚聲器採用莎綸網材質覆蓋,並配備在螢幕正面下方。這個內裡揚聲器構造其實延伸一部分從底部開孔發聲,確保觀眾可以感受到音場明確的環繞感。
螢幕外框比較特別,一般我們看螢幕,要嘛就是薄不然就是窄框;U8000VS 使用「懸浮螢幕」設計,它的面板玻璃和中框是兩個總成連接在一起,在視覺上營造出相當奇特的突出懸浮感。觀賞時會覺得面板浮貼在邊框上,也一樣有螢幕超窄邊框的視覺感。
這次 U8000VS 採用的直下全陣列背光模組非常講究,不過因為 LED 背光總成會佔一個厚度,因此從側面看起來 7cm 並不能稱「薄」,不過黑色塑膠背蓋有用格菱紋處理,還算是有設計過。
至於面板素質和影像處理方面我們待會細細地講,現在先來看其他部分的規格,包含端子以及無線連線能力。
【IO 與連線】
背面有四組 HDMI2.0,並具有一組 ARC 聲音回傳 (HDMI1)。同時光纖、AV輸入端子、一組 USB2.0、一組 USB3.2 gen1 ,並無配備 HDMI2.1。並不具備視訊調諧器,因此需要數位電視盒方可收看第四台有線電視。
無線能力部分,支援藍牙 5.0、雙頻 Wi-Fi 2.4GHz 和 5GHz。我們可以用藍牙耳機連線配對,並且支援 A2DP 立體聲,算是夜深人靜時看劇不吵人的好選擇。
【軟硬體規格】
記憶體 1.5GB,儲存空間 11GB(原始空間 16GB) ,預設系統是 Android TV 9,並且預載 Netflix、愛奇藝、myVideo、LiTV,像是 Google Play 商店、Google Play Movies 以及影片收藏量驚人的 YouTube 都有內建。
那到 Google Play 也可以下載各類中英串流服務,伊森訂閱的有 LiTV、KKTV、friday 影音,另外也有 HBO GO、CatchPlay、LINE TV 等可供選擇。而最近也有原創的台劇和 4K 電影上架,選擇也是相當多。
那根據之前我們教的,其實搭配美區 Google Play 帳號,使用 nordVPN、Ivacy VPN 等服務,也可以跨區觀賞 Disney+、Hulu、HBO MAX、ESPN 等串流內容。
QLED 面板 量子顯色 量子黑面板
【面板素質】
身為旗艦, TOSHIBA QLED U8000VS 大幅升級電視顯示佔比最高的「面板素質」。這次的技術涵蓋「東芝量子顯色」、「東芝量子黑面板」、「全陣列區域控光(東芝區域控光 PRO)」三大項目。
這台使用「東芝量子顯色」的 U8000VS ,實際上就是採用 QLED 量子點的顯色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靠著添加不同的化學原料,激發出液晶發出顏色更強的色彩。U80 的顯色涵蓋高於 95% DCI-P3 也是這個原因。結合原有「東芝六真色 PRO」,具備調整三原色 + 三輔色校正能力,可以讓講究的玩家更貼近好萊塢標準。
「東芝量子黑面板」係以特殊塗層處理過螢幕表面,可以降低 66.7% 近 ⅔ 的反射光。這樣在有光源的環境觀賞,也不會受反光影響,提高觀看的舒適度、降低色彩偏差。不只提升觀影視覺體驗,也一併讓 U8000VS 外觀升級。
同時本著 VA 面板的高對比特性,會更進一步加強畫面的黑;原始面板素質靜態對比就可以達到 6,000:1 ,而加上下面介紹的全陣列區域控光(東芝區域控光 PRO),則能進一步把對比推升達 8,000:1 。
【背光技術】
一般背光分為「直下式」和「側入式」兩種,而「全陣列」屬於直下式,藉由將 LED 背光模組分為若干小區,讓顯示畫面的亮和暗呈現更強的對比。而市面上高階旗艦等級的 LED 電視,必須要搭載更高等級的「全陣列區域控光」。
電視背光分區如果每一區塊的面積太大,容易變成發光區無法很好顧及到畫面細微的地方,變得產生光暈,讓不應該發亮的地方過亮。市面上電視的區域控光落在 16 至 64 區就已經算是中階範圍, TOSHIBA QLED U8000VS 的背光分區達到 164 區 (65 吋) 和 132 區 (55 吋) 就是真正旗艦等級了。等於在螢幕上劃分 132-164 個小區塊,單獨控制區塊的閃滅,讓該亮的地方亮,不該亮的地方維持微光或不發光。
利用 YouTube 的 Local Dimming Test 影片來檢驗發光圓點的移動追蹤和非發光區域的暗部狀況,就能知道在光點追蹤上相當即時,一方面也因為分區夠多所以就算圓形很小也能對應照射。
【產業現況】
這兩年的高階旗艦 LED 電視大多將區域控光數量縮減;以往可能上百區,但現在可能為了市場與成本考量都降為 100 區內甚至 60 幾區而已,這都會影響畫面的光影表現。能在 U8000VS 上看到破百區的規格其實滿讓人高興。
LED 背光的亮度能達到峰值 1,000nits 的亮度,也是顯示 HDR 影視內容的關鍵條件。U8000VS 支援次世代 HDR 格式「杜比視界 Dolby Vision」,觀賞內建的 Netflix 4K HDR 電影完全支援開啟。若搭配專業播放機播放 Dolby Vision UHD 碟片,那色彩、對比、亮度都是一絕。
影像與音效處理
【東芝技術】
有優異的面板素質,還需要影像處理技術。TOSHIBA QLED U8000VS 主要是靠 CEVO 4K HDR 影像處理,達到 Ultra Essential PQ 超極緻畫質,「超自動降噪」、「超強化對比」這些機能都健在。
特別的是「超動態解析」自上一款機種的 AMR+800 提升至 AMR+4000 (Active Motion & Resolution)。在開啟實境秀或是體育節目時開啟影像模式「鮮明」,或是直接到把「動態流暢增益」開到「高」,都會有相當平滑順暢的動作感。
不過還是提醒一下,看 24 幀電影時可千萬選擇「關閉」,避免影響電影獨有的放映感。
【harman/kardon 劇院音效】
音效喇叭部分我們分硬體和軟體技術解析,螢幕下緣莎綸織網下方左右兩側有對稱的揚聲器構造,本身是由 10W+10W 的全音域喇叭搭配 2W+2W 的高音喇叭,因此三頻的處理上都有顧及。harman/kardon 音效技術、Dolby Digital Plus、dbx-tv 都是 U8000VS 採用的音效技術,在處理上建議聲音模式調成「劇場」,能夠擴展音場與空間感,聲音的環繞和量感也會增強。
單論電視喇叭,透過 harman/kardon 音效加持的 U8000VS 出力和音場都領先市面一般電視,以有限空間同時體驗更優的畫質音質。
( 未支援 Dolby Atmos 訊號傳輸)
影音實測
【電影畫面】
影像和聲音的搭配,還是要實際體驗過後才準。這裡我們以 Cambridge CXUHD 播放機播放 HDR 以及 Dolby Vision 的電影。《超能計畫》很多夜間場景,搭配發光的各類光彩特效,考驗 Dolby Vision 的光亮渲染,也同時驗證 QLED 優異的螢幕對比。
《黑豹》有兩場重要的黑夜動作戲 :叢林以及城市車道開車追逐,在畫面與顏色的呈現上都非常細膩。在緬懷英雄的逝世時,重新感受這部電影除了特效之外的劇情張力。
【音效表現】
《火箭人》絕對是近來測試揚聲器的熱門片,膾炙人口的《Rocket man》還有多首演唱,也是讓我掉了幾滴眼淚。音場籠罩感足夠,低頻的量感也有給到;人聲演唱最重要的中高音也因為 harman/kardon 調校獨立單體給補強了。【遊戲表現】
在玩遊戲方面,接上 Xbox One X 來一場《極限競速 7》,柏油路材質以及遠處陽光照射場景,還有亮暗部細節,畫面呈現不過曝不鋪張,發揮 120Hz 面板畫面穩定的狀態。
反應時間上雖然 U8000VS 並不支援 VRR 可變更新率,但是有非常不錯的反應時間,大約 10ms 之內。這個在玩射擊和動作遊戲尤其重要,密切影響到人物動作是否能即時反應操控手把的輸入。
【調整數值】
針對畫面的處理,我們也調整了幾項數值來達成較好的觀影體驗:首頁右上的「齒輪」「裝置偏好設定」
關閉「節能」,不然會大大限制 TOSHIBA QLED U8000VS 的最大亮度。
另外在接上播放機和遊戲機時,將 HDMI2.0 格式開啟至「增強」
→「影像」「影像模式」調整至「劇院」
→ 「背光」依據環境調整「80」
→「區域背光」調整「高」
→「對比度 / 亮度 / 色彩飽和度」調整「50」
→「銳利度 / 色調 / 低藍光」調整「0」
→「關閉」「動態對比 / 動態流暢增益 / 雜訊抑制」
→「色溫」調整「暖色」
→「色彩空間」調整「自動」
→「伽瑪調整」「中」
→「設定」「影像」「影像模式」
→ 調整至「HDR 劇院 / 杜比視界自訂」
→「背光」調整「100」
→「區域背光」調整「高」
→「對比度 / 亮度 / 色彩飽和度」調整「50」
→「銳利度 / 色調 / 低藍光」調整「0」
→「關閉」「動態對比 / 動態流暢增益 / 雜訊抑制」
→「色溫」調整「暖色」
→「色彩空間」調整「自動」
→「伽瑪調整」「中」
→「影像」「影像模式」調整至「電腦/遊戲」
→「背光」調整「100」
→「區域背光」調整「高」
→「對比度 / 亮度 / 色彩飽和度」調整「50」
→「銳利度 / 色調 / 低藍光」調整「0」
→「關閉」「動態對比 / 動態流暢增益 / 雜訊抑制」
→「色溫」調整「標準」
→「色彩空間」調整「自動」
→「伽瑪調整」「中」
結語
最近 HDMI2.1 的話題滿熱的,次世代遊戲主機就快上市,也花點篇幅比較一下市面上同價位區間的 HDMI 2.1 機種:
U8000VS
44,900
44,900
46,900
56,900
HDMI2.1 目前最大的需求者還是在遊戲玩家。快要上市的 PS5 和 Xbox series X 硬體可到 4K@120fps ,但目前遊戲仍然以 30/60fps 為主,之後普及才會更提升這類大頻寬接口的需求。而在電影這一端就算是要價 5-6 萬的播放機,其實也還是沿用 HDMI2.0 播放規格,4K UHD 的 4K@24fps、4K@60fps 就達到影音頂規播放的條件。
因此是選擇 HDMI2.1 + 顯示能力縮水的機種,還是 HDMI2.0 + 顯示能力頂規的機種,這個沒有標準答案,就歡迎大家一起理性討論。
雖然不支援 Dolby Atmos 和 HDMI2.1,但在合宜定價中把可以提供的規格給到頂;TOSHIBA U8000VS 可以說是四至五萬元 HDMI2.0 機種中,對比度、亮度、色域這三大指標都達到高階旗艦水平的機種。那其實除了顯示規格面之外,其實個人最推崇還有大幅降低反光的東芝量子黑面板,增強黑白亮暗對比沈浸感也大大增加。保固後勤方面,近年一些日系韓系廠商紛紛把保固降為 2 年,而 TOSHIBA 依然提供 3 年售後保固,也算是日系家電老品牌的一種堅持吧。
在 LED 技術越發純熟,但規格卻越發縮水的市場,能夠好好體驗這款音畫質規格扎實,價格合理不哄抬的產品,算是 2020 年電視評測的確幸之一了。
完整版影片
TOSHIBA QLED 量子安卓 U8000VS Android TV 規格
1,452 x 862 x 89mm
含底座
1,452 x 934 x 380mm
1,232 x 736 x 75mm
含底座
1,232 x 801 x 308mm
無底座:24.8kg
無底座:17.4kg
東芝量子黑面板
全陣列區域控光
CEVO 4K HDR 影像處理
Ultra Essential PQ 超極緻畫質
Contrast Booster 超強化對比
AMR+4000 超動態解析
MPEG Noise Reduction 超自動降噪
4K Ultra HD Upscaling 超升頻 4K
東芝劇院音效
Dolby Digital Plus
dbx-tv 音效技術
2W + 2W 高音
優點:
缺點:
科技狗 Eason 2020.11